黑龍江經濟網訊(隋穎 鮑時光 記者 祝東)連日來,在引龍河農場有限公司掀起了大豆收獲高潮。畝產512斤、516斤、521斤,捷報頻傳。在面對近年來,大豆種模規(guī)模的不斷擴大,重茬面積的逐漸增加,單產提升存在潛在風險和影響時,這個農場有限公司積極找準問題,深度挖掘,不斷完善重茬大豆的綜合防治技術,為單產提升提供保障。
“真別說啊,我擔心的根腐病、菌核病等病蟲害,全都沒發(fā)生,這產量絲毫不比倒茬的大豆差,‘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’這句話真不是糊弄人的。”種了大半輩子地的第一管理區(qū)種植戶李保允又驚又喜地說。
然而,年初,面對重茬,李保允擔心的不僅僅是病蟲危害加劇的問題,還有土壤板結、養(yǎng)分失衡、影響生長發(fā)育,降低大豆產量等問題。為了緩解老李憂慮,農業(yè)科技服務人員可真是下了不少“苦功夫”。為此,技術人員從春播的種子包衣到施肥、播種、田間管理等各管理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都全程技術指導跟蹤服務。
就說在正值大豆花期時,技術人員對他的地塊大豆生長性狀及時進行跟蹤調查。結果顯示,與示范地塊株高相比對照高2.5厘米、底莢高度降低了3厘米、根瘤重0.3克,大豆長勢喜人,讓老李一直懸著的心“落了底”。
不僅如此,面對大豆重迎茬的不利影響,這個場在優(yōu)化大豆品種布局的基礎上,還進行品種輪換,利用不同大豆品種生理性差異,對重茬大豆地塊采取調整品種的做法,選擇抗病性強、豐產性好的龍墾3092、龍墾309和龍墾306,做到不同抗病品種合理搭配,隔年輪換種植,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(fā)生幾率。
科技園區(qū)還綜合近幾年增產、增效好的技術措施,結合農場的實際情況,優(yōu)選出以“精細整地提質量、精選良種增產量、種子處理增抗逆”為重點,集成配套適當降密、增施菌肥、病蟲防控等措施的抗逆增產綜合技術組裝模式,并在農場管理區(qū)科技示范帶進行示范,使重茬大豆品質、產量得以提升,從而實現高產高效的目標。
也正如老李說的,糧食豐產豐收,離不開農業(yè)的科技支撐。在取得2023年全國農墾提單產“大比武”優(yōu)勝農場的基礎上,引龍河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按照省委農村工作會議、北大荒集團、北安分公司備春耕生產工作推進會議精神,以振興中國大豆產業(yè)為己任,落實落靠“穩(wěn)糧擴豆”任務,將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作為農業(yè)生產的主攻方向。2024年,這個農場大豆一年“重茬”面積5.7萬畝,占大豆播種面積的18.23%;兩年“重茬”面積6.9萬畝,占大豆播種面積的21.91%;兩年以上“重茬”面積9.2萬畝,占大豆播種面積的29.22%。為更加有效應對大豆重茬,農場通過應用重茬大豆提單產的各項措施,例如底肥增施生物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,花期噴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和微生物菌劑,大豆的產量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,成熟度非常好,而且百粒重提高了1.5克,單數平均增加了1.9個莢數和3.48個粒數。與此同時,還以深松為重點,結合翻、耙、旋、起、壓等措施,提高整地質量,打破板結層,增加土壤透氣性,奠定大豆播種基礎,為大豆萌發(fā)和根系生長創(chuàng)造良好的土壤條件,并選擇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地塊種植“重茬”大豆。合理安排大豆播種順序,先播種正茬大豆,待溫度回暖后再播“重茬”大豆,避免低溫冷量“重茬”病害的疊加。
接下來,引龍河農場有限公司將繼續(xù)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(zhàn)略,優(yōu)質量、提產量,端牢糧食飯碗,嚴守耕地紅線,護航“國家糧食安全”。